精密測量院擁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一個國家臺站網等4個國家級平臺,各類省部級重點平臺基地20余個。 現有職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類國家、科學院、省部級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測量領域承擔了數十項重大重點項目,其中,國家戰略先導專項(2.5億元)1項、重點研發計劃12項、各類重大儀器研制專項10余項。精密探測技術和儀器已成為精密測量院滿足國家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勢領域方向。 精密...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精密測量院)是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個中國科學院創新研究院。 回望來時路,崢嶸六十載。在方俊、王天眷、張承修、李鈞、李國平、丁夏畦、許厚澤、葉朝輝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帶領下,精密測量院歷經幾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開拓創新,解決了一系列事關國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測量院立足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面向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開展原子頻標與精密測量物理、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綜合定位導航授時、腦科學與重大疾病以及多學科交叉的數學計算等研究,促進以原子頻標、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測量、地震探測等精密測量技術為核心的學科發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4月14日,應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中山大學高銳院士團隊訪問精密測量院,并作題為“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地殼演化-從古老化石俯沖帶發現到新生代碰撞俯沖動力學”的報告。會議由研究員儲日升主持,孫和平院士、袁運斌研究員等近50名師生參加此次報告交流會。
????報告詳細介紹了在不同區域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技術探測巖石圈精細結構,追蹤巖石圈構造演化過程的方法。首先回顧了國際深地震反射研究進展,分享了四川、松遼盆地和雄安地區所反映的太古代化石俯沖和克拉通演化歷史;然后講解了大興安嶺等中亞造山帶東段揭露的古亞洲洋消亡和增生造山作用;最后介紹了青藏高原南北緣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兩側與祁連山的深部構造研究所揭示的陸陸碰撞、大陸深俯沖及陸內造山過程。
????報告結束后,參會人員就深地震反射方法、多地球物理數據聯合反演、陸內造山的動力過程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高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地質工程學院教授。長期從事地球物理與深部構造研究,在運用深地震反射方法研究青藏高原和其他大陸巖石圈深部結構及其構造變形成因等領域作出了系統性、創新性學術貢獻,主持完成了青藏高原3條巖石圈地學大斷面綜合地球物理探測(總長度達3500km)和超過100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為中國大陸深反射地震和深部構造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會議現場
學術會議
中山大學高銳院士應邀到精密測量院訪問交流
????4月14日,應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中山大學高銳院士團隊訪問精密測量院,并作題為“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地殼演化-從古老化石俯沖帶發現到新生代碰撞俯沖動力學”的報告。會議由研究員儲日升主持,孫和平院士、袁運斌研究員等近50名師生參加此次報告交流會。
????報告詳細介紹了在不同區域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技術探測巖石圈精細結構,追蹤巖石圈構造演化過程的方法。首先回顧了國際深地震反射研究進展,分享了四川、松遼盆地和雄安地區所反映的太古代化石俯沖和克拉通演化歷史;然后講解了大興安嶺等中亞造山帶東段揭露的古亞洲洋消亡和增生造山作用;最后介紹了青藏高原南北緣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兩側與祁連山的深部構造研究所揭示的陸陸碰撞、大陸深俯沖及陸內造山過程。
????報告結束后,參會人員就深地震反射方法、多地球物理數據聯合反演、陸內造山的動力過程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高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地質工程學院教授。長期從事地球物理與深部構造研究,在運用深地震反射方法研究青藏高原和其他大陸巖石圈深部結構及其構造變形成因等領域作出了系統性、創新性學術貢獻,主持完成了青藏高原3條巖石圈地學大斷面綜合地球物理探測(總長度達3500km)和超過1000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為中國大陸深反射地震和深部構造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會議現場